找到相关内容3834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念三千之探释

    精勤修道,三十七品。“因”:三毒,保持正智,无漏慧行。“缘”:配合善行,增长道业,与法相应。“果”正因善缘,如法行持,得四果位。“报”:远离分段,无生无报,唯存变易。以上可知,相乃至报,皆为实相,即...天台观行学中最重要法门之一!降至唐代以后,为对抗华严宗等则更加显著发挥其深奥妙论是值得研究!  一、圆融三谛圆融三谛理,是由智者大师依法华原理加以阐述。然在南北朝时代,因继承印度思想,故而皆实相道理...

    常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268601.html
  • 慈恩宗——唐代佛家六宗学说略述之一

    若了彼  (绳)分(麻)时,知(绳知)如绳解谬。”这就是观中伏断依  他起法知解的扼要说明。依他知解既断,所缘染相自然不会当情  而现。不过这还是观中境界,应该再联系到践行,用法门,  逐渐引生、...搜博探,备闻无遗。从这些上,可见玄奘在印  度所学的极其广泛,但按实他的见解,也可说完全受了护法一系  的影响。他大乘佛学的看法是以为龙树,无着的两家前后没有  异辙的。这显然依着护法议论,通过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4968722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“方便通经”

    效应,是修道历史中必须加以克服和的障碍。经师重视的是如何在阅读和圣典的意义关系中取得一致;禅师关心的,不是经典所指涉的意义,而是如何用经典去“做事”,即圣典如何达成一种奥斯丁(J.L.Austin)...”与“修行”,“口诵”与“心行”之间的关联,其“解用通一切经”的宗趣,更是要指向“取其实用”的行事主义或实践立场的需要。如他经典的涵义作了这样一番“随意使用”的解释,他说“何名为经?经者,径也,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4868800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宝典

    is wealth. Wealth makes family peaceful. 016 真理能阻挡愚痴的邪风 柔和能消灭瞋怒的烈火 喜舍能贪欲的洪流 谦虚能铲除骄慢的高山 Truth is ...007 修行如和烦恼作战 劝信如未来传灯 般若如造世间桥梁 菩萨如作众生慈母 Practice and cultivation defeat defilement. Converting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068872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教育

    you admonish,commend. Before you command,respect. 忘恩负义者,应以慈悲及感恩之 瞋恚嫉妒者,应以宽厚及包容之 诽谤贤明者,应以赞叹及歌颂之 自赞毁他者,应以惭愧及自责之 Treat ingratitude with compassion and gratitude. Treat hatred and jealousy with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168873.html
  • 神会的顿悟禅思想

    甚至第二代弟子等数百人都主张自称得法、自门是正统而开法立宗说禅法的举动。当时开宗说法的北宗人所宣扬的禅法倾向于渐教而缺乏顿教,所以说“当时渐教大兴,顿宗沉废,务在之说”[19]。   在这种背景下...神会的顿悟禅思想  月庵  如今佛教界顿悟禅存有两种错误的认识:[1] 第一是只把顿悟禅局限于慧能禅;第二是《坛经》和慧能禅思想由神会所造之说。第一是熟视无睹顿悟禅由慧能提倡之后经过神会拼死斗争、...

    月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068907.html
  • 发透了大菩提心.照行于圆涅槃境

    惭愧不离念头,烦恼中最根本的烦恼︰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,此五者中,尤以贪痴为首,、遣破此烦恼之光的第一巨力:惭愧,所以,历久的修学进程中,就得紧紧切切地执持它、随顺它、凭依它而发趣彻新彻正之圣境;否则...,浩浩无涯的佛法涌现于怹的心头,于法光中择摄著诸佛菩萨的一切,于是乎悟于内而诠诸外的,莫不义圆而味醇,豁露出诸佛法王之身了。如此的豁露,全从怹的圆涅槃境中照()行(护)得极严极细,极猛极快,猛快得...

    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2968992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

    。为了从无明的愚痴气欲望的煎熬中解脱出来,从现实世界的痛苦中超越出来,佛教将戒、定、慧三学作为全面凡人的无明和贪欲以求得人生解脱的方法。   所谓“戒”学是防恶修善的道德...中,不断地发生变异,以致既与中国传统伦理相合流,又中国传统伦理产生了重大影响,形成了一种既有别于印度佛教伦理,又不同于中国传统伦理的,带有时代性、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的佛教伦理。   一、中国佛教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869069.html
  • 中国唯识古学心性论思想的主题

    阿罗耶识故,证阿摩罗识。阿罗耶识是无常,是有漏法;阿摩罗识是常,是无漏法。得真如境,证阿摩罗识。   阿摩罗识是清净的、无烦恼的,是常住的永恒的真理。因为第八识是染净、真妄之和合体,所以,此识中染污...研究,古今之分,有弥勒、无著、世亲三家所论稍异之因由,亦有留支、真谛与玄奘师承、弘扬迥异之因由。二者合力,遂有古、今学之不同而分立。在心性论方面,唯识学将其心性论之着重点放在众生心识的分析上,先将心识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0169208.html
  • 于上海玉佛禅寺禅学讲座备课笔记

    修道无从入门,真理无从认识,智慧无从开发,佛性无从显了。我们心地上的尘垢无量无边,但总起来不出达摩大师在这篇教材中列举的前三条。要心地上尘垢烦恼的法门也同样是无量无边,所谓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,佛有...令学者明见佛性,早入定门。 二、万法不离方寸。 道信大师说:“夫百千法门,同归方寸;河沙妙德,总在心源。一切戒门、定门、慧门,神通变化,悉自具足,不离汝心。一切境缘,但莫分别,即...

    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23669359.html